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动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将公益类和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业务进行划分。按照国际惯例,建议将计量检定、标准化(强制性标准)、认可等业务划入公益类,将检验检测、计量校准、认证、标准化服务(推荐性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等)、品牌服务等划入经营类服务。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应破除僵化思想和保守观念,大胆探索质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经营类业务与主管政府部门尽快脱钩,建议在整合和改革之初,集全系统之力,树立整合改革的样板(模板)工程。同时,建议在深圳、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选择市场化业务基础较好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试点,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或非赢利组织等不同模式的整合改革;建议由总局牵头协调地方政府,争取政策、资金、业务等方面的支持,给全系统做出成功整合与改革的典范,给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增强信心,激发整合和改革动力。 统筹兼顾,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四要素协同整合与品牌服务一同形成合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由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要素共同组成(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也统称为“合格评定”)。其中,计量是质量监管的基础,主要解决量的准确性,是促使贸易达成的前提和基础;标准是质量监管的依据,主要解决量的一致性,深化了社会化生产的分工与专业程度,是建立*贸易秩序的基本准则;包含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在内的合格评定是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主要解决量的符合性,提升社会化大生产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因此,质检系统机构整合应当综合利用NQI四要素全面融合和业务协同互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全面质量服务。同时,还应主动研究并加强品牌专业化服务。2016年6月,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工序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提出鼓励发展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品牌服务是一项新兴的服务形式,内容包括设计、营销、企业品牌评估和品牌咨询等,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补充。同志在“三个转变中”中也重点指出要实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因此,质检系统技术机构应该在重视质量发展、转型、创新的同时也关注品牌服务。
立足长远,打造跨区域的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研究实施品牌化、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打造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航母。借鉴TüV,SGS,UL等国际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运营经验,以及国内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华测检测认证公司(CTI)等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整合及品牌创建经验,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发展战略为契机,以省、市、县级质检系统技术机构为模块,以资产为纽带,强强联合,打造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同时还应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与发展道路。一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探索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模式。二是整合过程要合理协调、配置资源,既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要敢于放弃不良资产,不让不良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成为整合工作的包袱和累赘,同时要警惕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强化技术能力和服务意识,切实服务好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个转变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发展。
发挥资质认定行政监管作用,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监管。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推进的同时,也应当警惕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变革可能引发的短期异动和个别机构不规范不诚信行为,积极利用行政监管、认可约束、分类评级、能力验证、双随机监督、统计调查、申投诉处理、诚信体系建设等多种手段打造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防火墙”,引导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改革是走向进步的关键一步!